春聯 春聯批發 雞年春聯 門聯 紅包袋批發 春聯批發價錢
春聯批發
HOME > 春聯批發
春聯批發

傳統的春聯批發源自中國,民間相傳最廣的習俗為朱元璋建立明朝後,賜給文武大臣各式各樣的春聯,命人貼在門口,還微服出巡,遇一閹豬者為春聯之詞句所苦,乃親對「雙手劈開生死路,一刀割斷是非根」賞賜給他,此後中國新年期間貼春聯的風氣大興。漢人移民來台以後,也將貼春聯的習俗帶到台灣來。但這只是春聯開始廣為興盛的開始,真正的起源應該是由「桃符」演變而來,五代後蜀姚昶在桃符上題書「新年納餘慶,嘉節號長春」乃為最早的春聯。

 

所謂「桃符」,起初是用桃枝,後來漸漸演變成書上神名或繪上神像的桃木板,為寓告驅鬼之用。但由於古代用桃木板不如用紙方便,所以民間可能依然僅以桃枝應景,於桃木板寫字或繪像,初始僅限於官府士大夫階級。桃符沿用到六朝,大家已習於用紙,於是廢桃符而為春書,春書即是「宜春」帖子。如果說桃符是消極的防凶杜邪,而宜春帖子則是積極的招降納福。張貼春聯批發的習俗經過了許多朝代,又經歷代帝王有意無意提倡,遂上行下效,普及民間,蔚成風尚了。

 

從桃符到春聯一直沿襲到今天,至少已有數千年,可見我國文化之延續,是在於民俗傳揚的功勞。如今台灣的春聯,大都以七字為對,字體及質材變化多端,為應新式公寓人家貼春聯之不便,許多吊掛式的刻花春飾紛紛出現,至於較老的社區及傳統農村,新年期間仍可見到許許多多揮毫書寫的春聯批發



資料來源:台 灣 大 百 科 全 書 - 文化部